凤凰楼阁官方网站入口-51品茶轻量版,本地同城200元快餐服务网站,风楼阁全国信息2024最新版

您的位置: 首页 > 市区概况 > 红色资源
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人间正道是沧?!钦闹菥窨够魅湛苤饕蹋ㄒ唬?/div>
2025-06-1415:38:13来源:中共漳州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

漳州人民抗击侵略、抵御外侮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明代,沿海人民就奋起抵抗倭寇入侵。鸦片战争后,反帝反封建斗争此起彼伏,特别是九一八事变后,在中国共产党漳州地方党组织领导下,反日、抗日斗争更加波澜壮阔,广大军民同仇敌忾,抗战高潮不断掀起。


闽南处于东南沿海,与日本南进大本营——台湾仅一水之隔,扼守东海与南海之要冲,在战略上具有重要地位。因此,日本帝国主义早就虎视眈眈,不断派出浪人以商人、医生等身份潜入沿海各地,从政治、经济和军事诸方面进行各种侵略破坏活动,并收买流氓土匪到处骚扰,甚至策划搞所谓的“自治运动”。

山雨欲来风满楼,春潮急涌正当时。在反抗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鲸吞蚕食的斗争中,中共各级党组织起到了先锋堡垒的作用,支持并组织各地工人、农民、学生进行反帝斗争。1931年3月,在漳州求学的台湾籍学生为宣传反帝抗日,反对日本侵略台湾,成立了台湾留漳学生会,随后经??棺坑谐尚У幕疃?。随着日军侵略中国步伐的加快,中华民族?;找婕又?,漳州学生运动愈演愈烈,成为反帝运动中一支重要力量。党还组织进步的学生会开展学校日常的斗争,组织文艺社会科学等研究团体,发展反帝大同盟与革命互济会等群众组织,抵制日货、销毁日货,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反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

1932年4月20日,毛泽东率领中央红军胜利攻克漳州,重创国民党四十九师张贞部,使亲日的“闽南王”张贞从此一蹶不振,也给日本帝国主义一记沉重的打击。中央红军驻漳期间,采取各种形式进行全面、广泛的抗日宣传,号召群众团结起来抗日反蒋,盛况一时空前。在此推动下,经济上抵制日贷、没收日本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在漳资产的运动也掀起高潮,广大爱国民众扬眉吐气,拍手称快。

1750059555720549.jpg

图为红军在南靖书写的标语


1933年9月,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响应《共同抗日宣言》与红军合作,翌月又签订《反日反蒋的初步协定》。11月22日,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成立,漳州各界2万余人在庆?;岷缶傩杏涡?,沿途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恢复东北失地!”“中华民族解放万岁”等口号。第二天,漳州出版的进步报刊,纷纷推出特刊、号外,报道漳州各地庆祝活动的盛况及反日反蒋高涨情绪。

1935年5月华北事变后,日军加紧推进南侵政策。在闽南,豪绅、奸商、台湾浪人组织了所谓的“东亚同盟会”,准备首先在海澄、漳浦等地组织“闽南自治政府”,局势日趋紧张。中共闽粤边特委审时度势,提出抗日反蒋斗争方针,率先朝着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向迈进。在抗日反蒋方针的指引下,闽粤边党组织广泛武装群众,普遍地组织抗日义勇军和农民自卫军。1936年7月,正式成立漳州人民抗日义勇军总指挥部,统一领导漳属各地义勇军,打土豪、攻炮垒、除汉奸,积极没收、抵制日贷,并广泛地在各乡中做公开的抗日救国宣传与组织抗日救国运动。特别是1937年6月26日,中共闽粤边特委和红军在南方8省15块根据地中率先与国民党驻军一五七师进行合作抗日谈判。之后,又以民族大义为重,在毛泽东和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妥善处理漳浦事件,重整旗鼓,将闽南红军游击队编入新四军开赴苏皖前线抗日,英勇杀敌,屡立战功。

1750059556281492.jpg

图为闽南工农抗日义勇军臂章


与此同时,闽南抗日救国运动的一面光辉旗帜——芗潮剧社在党的秘密领导下勇立潮头,以进步健康的话剧和歌曲,道出闽南民众反日抗日的心声,唤醒民众爱国热情,宣传党的抗日主张,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作出贡献。

在党的领导和推动下,千千万万的群众行动起来了,数以百计的抗日救亡群众组织和进步团体诞生了,各地纷纷掀起如火如荼的抗日救亡活动。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日本侵略者加快了“南侵北占”的策略,在闽南沿海不断发生浪人暴行,残杀、殴打和侮辱中国人民和军警,武装走私、公开贩毒、掳掠劫杀,无所不为、无恶不作。1937年9月3日,日军3艘军舰侵犯厦门湾,守卫要塞的漳州港尾南炮台国民党军官兵,面对日军军舰的挑衅,打响了闽南抗日第一炮。之后,金门、厦门分别于1937年10月26日、1938年5月12日被日军攻占。

厦门抗战开始后,中共漳州地方组织坚决贯彻党的抗战路线,抗战一开始就把“展开民族解放战争”“巩固华南国防”,特别是保卫华南国防最前线的福建,视为自己刻不容缓的迫切任务。之后随着局势的变化,又提出了“保卫漳厦、潮汕,抗战到底”的战斗任务,发动、组织各阶层民众“保卫漳厦、保卫福建”,团结各党派和抗日团体,深入开展群众性的抗日救亡活动,并使这一运动在闽南大地迅猛发展。

1750059556891338.jpg

图为1937年秋芗潮剧社社员下乡宣传抗日


厦门沦陷后,中共漳州工委通过芗潮剧社,组织“漳州战时青年服务团”,到城乡各地进行演说宣传,把抗战意义和最新情况迅速在人民群众中传播,并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开展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文化侵略,反对日本的奴化教育和以宗教麻醉人民,同日本侵略者的毒化政策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漳州抗日报刊活动更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内容。中共漳州中心县委(由闽粤边特委改称)创办的机关报《前哨报》,大量刊发时效性和针对性强的文章,以指导人民开展抗日活动,激发人民抗日的斗志,呼吁当局和民众为国家的存亡而共同起来除奸肃匪。云和诏县委派人在诏安创办的《抗战青年》《刀与笔》《文艺旬刊》《晓角》等刊物和墙报,由平和县委派人在小溪出版的《抗日画报》和《新和平报》,如雨后春笋,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应运而生。东山等地还流行“查埔(男人)俭烟支,查某(女人)俭胭脂,拜神俭纸钱,煮饭俭把米,俭俭给前方买飞机”“一为祖(祖宗),二为某(老婆),三为田园,四为国土”等脍炙人口的歌谣。与此同时,一些青年报刊以及以国民党名义组织的各类抗敌后援会创办的报刊也纷纷涌现,对闽南各地抗日救亡运动起到巨大的引导、推动作用。(未完待续)

(作者:陈坤山,原文刊发于《福建党史月刊》2025年第4期)

版权所有:中共福建省委党史研究和地方志编纂办公室 各设区市、平潭综合实验区党史方志部门
闽ICP备案号(闽ICP备20005811号)
技术支持:东南网